常見的癲癇治療藥物
2011 年 03 月 29 日,鄭天浚/奇美醫院神經科
一、前言
• 癲癇是自古以來最受到誤解的慢性疾病。
• 處理癲癇的病人,不只是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二、東西方癲癇觀
• 黃帝素問 (2500BC):癲狂
• 巢氏病源侯論 (610AD):「五癲者,一曰陽癲,……。二曰陰癲,
……。三曰風癲,發時眼目相引,牽縱反 強,羊鳴食傾方解,
……。四曰濕癲,……。五曰馬癲,發作時反目、口噤、手足相
引,身體皆然。」
• 羊癲風、羊角癲、羊暈、羊癡、豬母癲……
三、癲癇的定義
• 先天或後天性的原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病變
• 由於腦部細胞不正常放電 (discharge) 所引起的現象傑克遜 (John
Hughling Jackson)
• 它不單單是一個疾病,同時也是一種經由許多不同的原因導致腦部
功能受損所顯示現象。
• 臨床上可以看到的特徵是一種突發性而且是短暫性的發作,同時會
有反覆性的發作情形
• Seizure vs. Epilepsy……二次(含)以上無故的發作(Seizure)稱之為
癲癇 (Epilepsy)。
四、癲癇常見嗎?
• 盛行率:5-10 / 1000人口 ( 0.5~1% )台灣目前約有10~20萬人罹患癲
癇症
• 發生率:10-50 / 100,000人口 ( 0.01~0.05% )台灣每年約有2千~1萬
人會新發生癲癇症
五、癲癇的好發年齡
癲癇的分類
• Partial seizures 部份性發作
• Generalized seizures 全身性發作
• Unclassifiable seizures 無法分類者
六、癲癇發作的誘發因素
• 發燒
• 喝酒
• 月經前後
• 睡眠不足
• 餓得太厲害
• 服用某些藥物
• 其他特定情形
七、癲癇的藥物治療時機
• 開始的時機
–尋求正確的病因
–通常第一次發作,不一定會作治療
–依臨床症兆作為藥物選擇的標準
• 癲癇臨床病兆
–常見病兆型»積極的長期治療
–特異病兆型»第一次發作後,約25%的患者會再發生第二次;第二次之
後則約50%會發生第三次
»常於第二次發作後開始治療
頁次: 1 2 3 4 分類: 其他。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 認識癲癇 | 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