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人是否可以考駕照

--從神經專科醫師的觀點剖析     (陳滄山醫師)
在大眾運輸工具不夠完善的台灣,個人擁有的機動車輛(機車或汽車)成了必備的交通工具。任何人只要滿十八歲就可以報考汽機車駕照,通過考試取得駕照後就可以自由自在的騎機車或駕駛汽車上路了。然而為了交通安全考量,政府限制了部份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得報考駕照。依照中華民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90年12月31日修訂)六十二條:「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參加汽機車駕駛執照考驗。」其中第五款明示患有精神耗弱、目盲、癲癇疾病者。而同樣根據第六十四條:「汽車駕駛人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其合格標準依左列規定,‧‧‧‧疾病,無精神耗弱、目盲、癲癇疾病或其他足以影響汽車駕駛之疾病。」很顯然的,癲癇被認為是以影響駕駛的疾病,以致於癲癇病患被拒於報考駕照的門外。
到底癲癇病人開車上路後是否異於常人,有較高的車禍發生率?過去多年的研究顯示差異性頗大,從「無需擔憂」(little worry about)到1.9倍的危險性都有。2002年有一篇丹麥的研究以159個癲癇病人及559個對照組,在相近的年齡,居住地及駕駛年數等條件下,比較兩組人數因交通事故出現在意外事故部門(casualty department)的發生率。結果癲癇病人在10年內有10人,而對照組有5人上了意外事故部門。整體統計所得結論是癲癇病人比一般人高於7倍的車禍發生率。然而這個研究的取樣數不大,而且肇事當時是否正好因癲癇發作或服藥造成反應力降低也很難去判斷。因車禍發生的第一時間都是由警方處理,警察這方面的敏銳性很低,幾乎不會找專業醫師協助作判斷,也因而肇事的真正原因很難去釐清。其實翻開新聞媒體,我們發現車禍發生不外是超速、酒後駕車、闖紅燈等各種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所引起。而且七成左右的癲癇病患只要按醫囑服藥,都可以有非常好的控制發作,生活上無異於一般人。可以說交通違規的危害和肇事率,遠大於駕駛人是否患有癲癇。也有研究分析癲癇病人發生車禍多屬輕微的,其嚴重性度和影響程度遠低於所有車禍的平均值。雖然不能完全保證癲癇絕對不會妨害駕駛,但是在缺乏足夠的大型統計數據前提下,政府不應剝奪病患行的權利。台灣的駕照考試申請表單上對於某些疾病的詢問只是一種自由心證的表白罷了。病患只要隱瞞病史,照樣無法禁絕他們開車上路。縱使我們不能放寬癲癇並病患駕照的取得但也應該想一個合情合理的方法讓他們可以合法上路。
    
美國是一個醫療很進步的國家,對於交通安全也非常重視,雖然各州政府的法律不同,但大多傾向有條件的開放駕照考試給癲癇病患,以紐約州為例,考照前的申請書上會詢問你有那些疾病。如果你誠實告之有癲癇並不需擔心會馬上被拒絕應考,但考照單位會發一張醫師聲明(Physician’s Statement),上面會詢問你的醫師「是否治療此病人?」,如果是,請略述其治療情形。其次再問醫師「病人是否有服藥?」,當回答是時請說明發作類型及服藥劑量。最後請醫師根據其專業看法,判斷該病人在此劑量下是否會影響安全駕駛。當醫師填完這些表格後,應考人在半年內持此份一醫師聲明到考照單位,他們會評估是否開放讓該病患應考。但是病人如果在半年內曾有癲癇發作是不準駕駛上路的。最大州加州規定機動車輛部門(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可以拒發或拒更新駕照給某些狀況的人,包括曾喪失意識(lapse of consciousness),或偶發性明顯意識混亂(episode of marked confusion)。但是可以審查(investigation)病人狀況是否可以安全操作車輛。眾多審查項目裏有一項身心狀況及病史(Physical or Mental condition History),包括狀況、診斷、特殊症狀、何時開始、上次發作時間、檢查結果以及最後是醫師評估及預後。可以發現即使你有疾患可能會影響安全駕駛,經醫師重新評估後仍有機會報考而取得駕照。    
多年來我們的交通法規一直禁絕了癲癇控良好的病患合法駕駛的機會,應該會對部份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希望藉由這一篇文章為國內十萬個左右的癲癇病患請命,也許將來在立法院的交通委員會辦個公聽會來討論這個議題,讓這個法案得以修改,以造福病患進而提升其生活品質。

Similar Posts

2 Comments

  1. 我本身也是癲癇患者但我是青度者
    對我來說真的很不公平像正常的身體就可以考駕照
    對這些有患癲癇症狀的是的確很不公平
    我是真的希望政府可以改正

    1. 謝謝你的分享
      台灣現行法規明定癲癇禁止考照
      是顧及癲癇朋友的行車安全及大眾安全
      台灣癲癇醫學會與各相關領域專家一直積極研癲癇朋友開放考照的解套方式
      並與政府有關單位協商
      在尚未有定論以前
      並不建議各位以身試法

      目前能做的
      是與你的醫師做最密切的合作
      將病情控制穩定
      大家共同為行的權利與行的安全而努力
      一起朝向目標努力邁進

      敬祝健康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