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人生-林秀芬

首頁 / 討論群 / 交流園地 / 作品分享 / 智慧的人生-林秀芬

  • 作者
    文章
  • 2011 年 06 月 01 日 at 00:07:28 #5253
     
    
    智慧的人生
    
    林秀芬
    
        從小自有意識以來,常覺得腦部有些異感,但一直隱藏於心中,直至國小五年級發生腦部意外傷害,證實罹患癲癇,才知道那是母親懷我生產過程中不太順利的後遺症。原來一出生我即與癲癇(不會遺傳)為友,難怪在課業上,記憶性的學科總是難以滿分,反倒是數學沒有壓力且表現最佳,珠算和音樂成為我的興趣和專長,雖說不足,生活也是有了些微變化,但我仍是很活潑樂觀,也不覺有任何傷害和可悲。
    
     
    
        回憶整個生長過程,認為自己並無異於常人之行為,在過程中的表現也是受肯定和鼓勵,甚至扮演領導的角色。為何社會人士總是將癲癇想像的很消極、可恥?平日除了讀書、工作、作家事幫忙家務(多年前80多歲的爺爺更是由我來照顧),所以當我獲知癲癇即將納入身心障礙的名列時,實感到訝異和莫名奇妙。失去並不可怕,令人在乎的是學到什麼,才真正值得。
    
     
    
        癲癇是因腦神經異常放電所引起,它只是會傷及記憶,因此在與人相認和語言即時表達上可能不如過去敏捷。較不穩定時,偶會四肢抽搐失去意識,但一定會保留在原地,不會傷人;外表是有些異常,幾分鐘過後即恢復正常,能繼續未完成之事。我實在想不出這樣對社會有何虧欠之處?醫學上對患者有駕照、游泳有兩項的限制,這是基於保護的愛心。我未曾想過冒險性的常識,不會駕駛和游泳的人很多,是正常事,實無須製造受傷的機會。近日新聞報導兩件相關的訊息,證實醫學是有根據的,我們當與予尊重避免失去意識時的意外。例如:一位父親在著全家外出旅途中因症狀發作沒有做好防衛,造成全家一死四傷的意外。另一位愛好游泳的女性患者,其以年屆六十多歲又不會游泳的母親,為滿足女兒所需於是努力學習,成為游泳池正式工作人員,目的只為能保護女兒及減輕游泳池同事的責任壓力,這樣的付出豈是「金錢」可與替代?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現代流行用語,表面上是民主時代對人權的尊重,若不當使用,類似的狀況就很容易增加人們對癲癇想像性的誤解。同樣的,在民主社會中,若盲目追求現代化過於強調自我,也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傷害、混亂,實不可不慎。記憶力減退實是難以彌補的遺憾,只要有心,紙和筆可以減輕壓力;思考性的閱讀也能彌補其不足。人際關係不免受影響,若不能獲體諒,我不認為朋友多就是福,真誠才是寶貴。所以若無時間、地理上的侷限,實要把握有意義的團體參與,多給自己和外界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習和選擇。不經意的開口高歌,可以釋放心靈且能促進腦部靈活。肯定不造成他人的不便或抗議,最好增加開口的機率,偶與人辯駁也無所謂,因為任何人皆有維持基本尊嚴的權利。若遇不合理,坦然就無須畏懼。父母免不了會為兒女的安全過分擔憂,所以外出前一定要交代清楚。騎車必戴安全帽,至於有時非智慧性的關懷,我常以盡好當盡的「本分」和「責任」,遠離自以為當然。無所謂的「倚賴」和「虧欠」克服。獲其信任,就可以擁有很大的空間,自我發揮以及確定自己的未來。
    
     
    
        在周遭有各種不同層次、特性、價值觀者,我發現智識較高且有愛心的人,反而不會輕視或排斥癲癇患者,因為他們在與人相處中,關注的是對方的心智和學識,其無此醫學專長就不敢貿然地主觀論斷,更不會相信民間那些非理性又缺乏醫學裩劇的不當傳言。對始料未及的突出表現竟有癲癇症狀也許有人會先存有疑惑,但有機會相處認識後,自然就明白且相信患者和常人一樣是有能力和智慧的。軍事家拿破崙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見證。面對病患症狀發生時,幫忙處理的方式也很簡單。有經驗者,知道要立刻讓患者在原地安全躺下,盡量將四周危險物品挪移,讓患者能自然、平安的發作完畢。無經驗者,大概也會把握機會學習、了解、詢問;對自己危機能力處理有信心者,是不會害怕的離開,更願主動與以關照、安撫,這是屬智能高者的付出。這些人才是值得我們主動與其為友和溝通、了解。
    
     
    
        任何人皆有「孤單」的時候,它除了能讓人享受寧靜,更有助於事物的深入探索、體會、觀察,是屬於有益生活的重要資源。試想忙碌的背後,若沒有智慧的捨取,是會忽略許多有形、無形的各種福氣。「給予」會幫助生命成長,在責任性的付出中,若沒有寶貴的經驗和智慧來了解人生,如何學會尊重生命和智慧生活?有一位病友他在完全沒有經濟壓力下,日子過得很悠閒,也不知人為何而活?因為他把盼望建立在他人身上,所以心裡有自卑感且難以滿足和快樂。目前癲癇患者面對的社會,似乎有如台灣在國際的處境。那些不自覺自私自利者,因思想領域狹隘,加上對自己和他人缺乏信心,才會想要以警戒、排斥的方式使對方受到精神傷害。我們除了要為現實而努力,更當於生活中培養幽默並享受生活樂趣,隨時將樂觀的心境表達出來,作為面對挑戰的工具之ㄧ。「尊重」是與人相處的智慧,不懂得「尊重」和不知「虧欠」才是造成社會(國際)混亂,傷害真正的悲者。
    
     
    
        許多時候我們確實不明白生命的真義,也不知道命運裡隱藏許多的變數。在競爭的社會中,病痛是帶有些許的無奈和不平,如果只渴望獲得,就會常埋怨失去,這是屬愚昧的行為。實際上,有失相對也會有所得,完全在乎個人如何去感受、智慧獲取並使用之。對於從小就罹患癲癇、天生智能較弱、個性內向、經濟能力家境不佳的患者,癲癇對其確有雙重的傷害,因為他們必須付加倍的代價來承受重擔和學習,當與予體諒和支持。雖說人有軟弱,但還是不能逃避、消極,應該把握上天賦與個人之權力,積極規劃人生,獨立自主的站起來,更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智慧生活方式,隨時護衛生命,做好心靈的調適,才有機會、能力與人互相效益,對社會有貢獻,也唯有用事實證明一切自然會消彌不智者對癲癇主觀的錯誤論斷和不當傳言、排斥,同時減輕醫學界的重擔,幫助患者和家人過真正有信心和尊嚴的智慧生活。
    
    
    回覆
Reply To:

智慧的人生-林秀芬

您的資訊: